政府信息公开

    1. 行政许可事项
    2. 办理结果
    1. 行政处罚事项
    2. 处罚决定

巴彦淖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解读版)

发布日期:2021-06-10 来源: 访问量: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巴彦淖尔将同全国一道进入新发展阶段。根据《中共巴彦淖尔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制定《巴彦淖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谋划全市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对动员全市上下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开启巴彦淖尔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实现“塞上江南、绿色崛起”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巴彦淖尔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要求,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绿色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着力将巴彦淖尔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初步构建起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为“十四五”开局起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稳中有进,2020年实现874亿元,“十三五”年均增长3.8%。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5.3:29.4:45.3。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生态治理成效显著。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湖两海”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修编)》项目及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程取得重要进展,乌梁素海水质总体稳定在Ⅴ类。积极探索“光伏治沙+三业融合”综合立体化发展新模式,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区入选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全面开展控肥、控药、控水、控膜“四控”行动,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下降。实施点源污染治理工程,集中处理城镇污水、工业园区废水,实现中水循环利用。强力推进乌拉山生态修复和乌拉特草原自然恢复,修复治理乌拉山受损山体20.6平方公里,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397万亩,草原生态修复面积77万亩,全市自然保护区内工矿企业全部退出,生态修复任务基本完成。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5%,草原植被盖度达到27.7%,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

  农牧业现代化破题起步。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套灌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指示精神,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建设成效明显。粮食产量稳定在50亿斤以上,主产区地位进一步巩固。中以、中美等中外合作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质基因库和现代种业产业园加快建设,5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成为全国样板区,农高区入选第二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拟建名单。全面打响“天赋河套”品牌,荣获中国农业最具影响力品牌、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等17项大奖,2020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全国排名第一。创新提出“亩均效益论英雄”理念,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在全国全区前列,农畜产品加工业基本形成以乳制品、肉类加工、酿造、粮油加工、番茄、籽仁加工等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推动建立黄河流域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生态保护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交流协作机制,开启了共抓黄河生态大保护、携手现代农业大发展的新征程。

  绿色产业体系加速构建。积极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格局初步建立。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口资源加工转化项目落地建设,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有序推进,成为全区第二大有色金属和黄金生产加工基地。清洁能源产业持续发展,装机规模达到521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规模的70%,占全区清洁能源装机总量的13%。服务业发展持续向好,电商、物流、旅游、金融等产业加快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高。电商规模稳步扩大,交易额连创新高。成功列入2020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积极推动重点企业改制上市。争取到国家“活畜抵押贷款+保险”金融创新支农试点,成为全区首创。

  改革创新深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内蒙古先行先试的三项重点改革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流转改革创新实践成为全区唯一入选《中国改革2020年度50典型案例》。社会治理不断创新,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入选中组部案例,村民小组微治理经验做法在全区推广。农村牧区公路管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入选国家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评价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排名自治区第一。深化对蒙合作,甘其毛都口岸成为全国过货量、贸易额、税收最大的公路口岸,开发开放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外贸总值领跑全区,202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08.2亿元,连续3年居自治区首位,农产品出口贸易额连续12年稳居全区第一。创新驱动成果彰显,形成河套灌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推出高抗、高产、优质向日葵新品种,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食葵育种标杆,成功入选“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加强与顶级科研院校合作,柔性引进30多位国内知名院士和专家。

  城乡建设提质加速。坚持民生城建理念,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城乡品质。城市设施持续完善,城市建设成果丰硕,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预计达到56.1%,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走在全区前列,被列为国家棚户区改造工作激励支持城市。公路交通网络日趋完善,京新高速、G242、G335、S315等重点项目建成通车,7个旗县区和甘其毛都口岸全部通高等级公路,形成“七横五纵”干线公路网。积极推进巴彦淖尔机场改扩建,完成乌拉特中旗通用机场建设。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黄河二期防洪、跨盟市一期水权交易、人畜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工程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不断巩固,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垃圾处理覆盖率提高到90%,涌现出富强村、民主村等一批示范村庄。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长足发展,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国家统编教材在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全面推开,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38所,市委党校、河套学院等新校区建成投用。市医院新址建成投用,市中医院晋升为国家三甲医院,在全区率先建成市域“半小时急救圈”空地一体化救援体系。河套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戈壁红驼牧养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马鬃山墓群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汉长城多段、汉代鸡鹿塞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乌拉特铜银器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全市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乌兰牧骑事业成果丰硕,《片警宝音》入选全国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影片。两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鼠疫疫情、洪涝灾害等各类风险挑战,安全生产、信访维稳、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老龄慈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成果,5个自治区级贫困旗县全部摘帽,57010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完成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城镇累计新增就业5.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5%控制目标。城乡居民养老、低保、特困供养保障标准稳步提高,2020年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达108.68万人、151.3万人和16.31万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月690元,农村牧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年5678元。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成功打造“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试点。为80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津贴,为60周岁以上老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落实免费和优惠乘坐公交车政策,实施收费公路绿色通道通行费减免政策。

  依法治市深入推进。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煤炭资源领域违法违规专项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战果。成立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普法力度持续加大,出台农药污染防治、城市交通客运管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大气污染防治等条例,法治巴彦淖尔建设成效明显。

  二、总体考虑

  《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要求,围绕市委《建议》提出的规划方向,细化确定建设现代化巴彦淖尔的目标指标、发展布局、行动计划、工程项目、政策举措,突出科学性、操作性、针对性,确保一以贯之,落实好党中央确定的大局方向。

  一是注重上级精神与巴彦淖尔实际相结合。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一湖两海”、河套灌区发展现代农业等有关重要精神融会贯通到巴彦淖尔未来五年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要求,立足巴彦淖尔市情实际,确定发展思路、优化发展布局、完善发展政策、制定发展举措,谋划和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是注重发展思路的连续性和协同性。坚持把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建设、“天赋河套”区域公用品牌战略、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构建全方位开发开放新格局等市委政府确定的新思路、新举措一以贯之,接续推进。精准对接国家、自治区“十四五”规划纲要,有序衔接先行编制的巴彦淖尔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2018—2030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规划和正在编制的空间规划、专项规划,推进规划系统集成、重点工作协同实施。

  三是注重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针对巴彦淖尔生态治理压力大、农牧业大而不强、工业发展基础薄弱、服务业发展不充分、创新能力不足、对外开放水平不高、民生领域短板较多等瓶颈制约,从生态文明、经济发展、改革创新、社会文明、民生福祉、治理效能6个方面,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务实管用的重大战略、重大改革、重大政策,确保《纲要》顺利落地实施。

  三、主要内容

  《纲要》分为三大板块12篇39章117节。

  第一板块为总论,包括第一至第三篇。主要阐述“十三五”时期巴彦淖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发展阶段面临的形势,“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主要目标和战略布局,以及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第二板块为分论,包括第四至第九篇,按照“一市五区”战略目标和发展思路,从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深化对外开放、保障改善民生、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分领域阐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第三板块为保障措施,包括第十至第十二篇,主要从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建设平安巴彦淖尔、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确保“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落实落地。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一条主线、五大定位、两个阶段奋斗目标、九项战略任务”。

  (一)一条主线

  《纲要》旗帜鲜明地树立绿色高质量发展主线,紧紧把握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要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等五条原则,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实现“塞上江南、绿色崛起”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全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乡村振兴样板区、绿色产业集聚区、对蒙开放先行区、美好生活共享区建设。

  (二)五大定位

  《纲要》着眼全局大势,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提出的战略定位,精准定位自身角色,提出“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重要窗口”的战略定位。“两个屏障”是支撑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两个基地”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立足点,“一个重要窗口”是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区域开放平台。

  ——黄河流域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乌梁素海治理的重要指示,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重大机遇,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全要素综合治理,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构建生态系统网络化格局,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建设绿水青山综合治理实践基地。

  ——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内蒙古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的屏障”的重要指示,立足巴彦淖尔地处民族边疆地区,推动资源、生态、区位等多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安全保障,增强巴彦淖尔在保障国家粮食、能源、生态和边疆安全等方面的重要地位,为维护国家安全战略发挥积极作用。

  ——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套灌区要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指示,立足农牧业资源优势,以工业化思维推进农牧业发展,强化“天赋河套”品牌引领,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平台载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以现代农牧业率先突破引领绿色高质量发展。

  ——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要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的重要指示,抓住自治区建设现代能源示范区的机遇,发挥风光、生物质能资源优势,主动融入能源外送发展战略,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建设千万千瓦级能源外送基地,创新可再生能源发展新模式,探索发展氢能产业,打造风光氢储产业集群,全力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

  ——对蒙开发开放重要窗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内蒙古建成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要指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以甘其毛都口岸为核心,申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深化对蒙合作,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大市场,推动巴彦淖尔由贸易大市向贸易强市转变,成为国家对蒙开发开放的重要窗口。

  (三)两个阶段奋斗目标

  按照党中央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到2035年巴彦淖尔将与全国一道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全面建成。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经过五年不懈努力,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生态文明实现新进步,改革创新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得到新提高,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治理效能获得新提升,巴彦淖尔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围绕上述目标,严格遵循、充分衔接国家和自治区指标体系,《纲要》采取定性表述和定量预测相结合的方式,在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等方面设置5大类22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8项、预期性指标14项。与国家、自治区指标体系相比,个别指标结合巴彦淖尔实际作了调整,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替换为“使用5G网络人口占比”。同时为了体现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的量化指标,在“森林覆盖率”的基础上增加了“草原植被盖度”和“建成区绿地率”2项指标。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单位

2020年

基期值

2025年

目标值

年均/累计

 属性

经济

发展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

-1.5

5左右

预期性

2、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

%

5左右

预期性

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56.1

60

[3.9]

预期性

创新

驱动

4、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

%

2

12

预期性

5、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0.35

0.78

  

预期性

6、使用5G网络人口占比

%

9

50

  [41]

预期性

民生

福祉

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

3.7

与GDP增速基本同步

预期性

8、城镇调查失业率

%

待自治区反馈

6左右

预期性

9、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0.8

>11

约束性

10、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

3.0

3.2

预期性

11、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数

万人

108.68

116

预期性

12、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0.8

1.3

预期性

13、人均预期寿命

[0.5]

预期性

绿色

生态

1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

[8.4]

达到自治区要求

约束性

1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待自治区反馈

达到自治区要求

约束性

16、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84.1

达到自治区要求

约束性

17、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

66.7

达到自治区要求

约束性

18、森林覆盖率

%

8.53

9

[0.47]

约束性

19、草原植被盖度

%

27.7

28左右

预期性

20、建成区绿地率

%

34.6

35.2

[0.6]

预期性

安全

保障

21、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亿斤

55.2

>50

约束性

22、能源综合生产能力

亿吨

标煤

0.047

0.18

约束性

  注:1. [ ]内为5年累计数。

  2.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按可比价计算。

  3. 能源综合生产能力指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生产能力之和。

  4.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2020年基期值为预计数。

   

   

   

  (四)九项战略任务

  《纲要》围绕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建设现代化巴彦淖尔,分领域阐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重大举措。

  一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构建绿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明确巴彦淖尔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和战略布局,《纲要》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有效发挥科技创新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推动形成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国土空间布局和区域经济布局,努力建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在科技创新驱动方面,提出大力实施“科技兴蒙”行动,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完善科技创新布局,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创新人才支撑,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在区域发展空间方面,统筹考虑国土空间、产业发展、城镇体系布局,提出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统筹区域差异化协调发展,坚持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构建新型城镇化格局。

  二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构筑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扭转生态全域治理压力,积极探索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纲要》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统筹绿水青山综合治理实践基地。在乌梁素海综合治理方面,加强湖区内源治理,强化面源点源污染治理,加强周边生态环境整治,接续推动全流域高质量治理。在全要素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对水生态环境保护、林草生态系统保护、沙漠生态综合治理、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等方面作了全面部署。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加强水污染防治、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推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方面,推动生态系统网络化管理,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方面,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能耗双控管理,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力争成立市级节能降耗绿色低碳机构。

  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发挥农牧业资源优势,对接国内强大消费市场,推动现代农牧业率先突破,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区,《纲要》提出牢固树立“亩均效益论英雄”理念,以牧区、农区现代化试点为引领,加快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以现代农牧业率先突破引领绿色高质量发展。在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方面,坚持因地制宜,以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为目标,建设优势农畜产品产业带,做强粮油、肉乳绒、果蔬、中药材(蒙药材)、饲草、生物质能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推动农牧业生产效率变革方面,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面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农牧业科技支撑,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力争全市三分之一的优质耕地亩均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达到2万元。在建立健全农牧业经营体系方面,强化“天赋河套”品牌引领,加快实施品牌强农战略,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健全农牧业产品营销网络,加强农牧业社会化服务,着力构建农牧业品牌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和安全追溯体系,打造内蒙古领先、全国知名的农牧业品牌建设强市。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方面,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实施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面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打造宜居美丽乡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四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为发挥能源矿产资源优势,发展新兴产业,构建绿色产业集聚区,《纲要》提出坚持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在新兴产业领域谋求新突破,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互补互促中推动绿色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现代化水平,形成绿色产业集群发展新格局。在推动能源资源高效利用方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发展壮大光伏、风电、氢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矿山冶金产业,推动企业节能降耗改造,做好清洁能源经济文章,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在引进扶持新兴产业方面,积极培育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中医药和生物医药、特色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推动石墨闭合式产业链条和制氢、储(运)氢、加氢等相关装备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工业经济焕发新活力、形成新优势。在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方面,立足国内强大消费市场,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培育做强电商产业,大力发展物流产业,着力发展金融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在融合发展农文旅产业方面,坚持以农业为基础,文化为灵魂,大力发展自然风光旅游,加快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积极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主动融入黄河“几”字湾文化旅游带,建成展现黄河文化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在提升产业载体发展质量方面,全面推进园区振兴行动,推动园区差异化发展和园区提质增效,促进新型绿色园区建设。

  五是深化对外开放,构筑全方位开发开放新格局。为发挥对蒙开放区位优势,提升口岸发展能级,促进“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变,构筑对蒙开放先行区,《纲要》提出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深度对接“一带一路”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深化对蒙合作,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在融入国内国际大市场方面,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黄河流域区域间协作,深化与东部地区对接合作,主动融入自治区发展格局。在提升口岸开放开发水平方面,加快对蒙通道建设,发展壮大泛口岸经济,推动口岸城镇发展,将甘其毛都口岸建设成为重要口岸枢纽。在培育开放型市场环境方面,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发展壮大开放型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对外贸易转型升级。

  六是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共享绿色高质量发展成果。为扭转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现状,建设美好生活共享区,《纲要》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扎实推动城乡居民就业增收,努力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在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方面,推动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加快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支持小城镇特色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特色突出的城镇发展格局。在基础设施支撑方面,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能源输送通道建设,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在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方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推动健康巴彦淖尔建设,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在促进居民就业增收方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支持灵活就业,多措并举拓宽居民增收渠道。

  七是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绿色高质量发展底蕴。《纲要》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全面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方面,坚持重在建设、以立为本,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方面,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八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绿色高质量发展活力。《纲要》提出强化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加快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释放改革红利,增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活力。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方面,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动力,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大力改善市场环境,着力加强法治保障,打造“全国一流、全区领先”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方面,深化土地要素市场改革,引导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加快构建资本、技术、数据等多要素市场体系,推动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畅通要素流动渠道,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激发全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在建设信用巴彦淖尔方面,以打造诚信巴彦淖尔为主线,加快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开展信用惠民便企行动,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信用支撑。

  九是建设平安巴彦淖尔,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纲要》提出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边疆安宁稳固。在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方面,建设民主法治社会,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面建设权责明确、依法行政、廉洁高效的社会治理体系。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融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强化公共安全保障,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在夯实安全发展基础方面,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保障粮食安全,强化能源安全,守护边疆安全,防范债务风险,防御网络风险,为现代化巴彦淖尔建设提供安全保障,为国家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四、实施保障

  实现“十四五”《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和制度保障,创新思维,凝聚共识,形成建设现代化巴彦淖尔的强大合力。

  一是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以讲政治的高度、讲时效的速度、抓重点的精度、抓到底的力度,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进《纲要》确定的战略任务走深走实。

  二是发挥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严格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中发〔2018〕44号),严格遵循以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的规划功能定位。完善规划评估机制,强化规划考核监督。严格执行以发展规划为引领的“1+N+X”的规划编制目录清单管理制度。

  三是建立三个机制。建立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规划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报送本级党委政府。建立重大问题协调解决机制,针对规划编制和组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由牵头部门提请,市政府分管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召开协调会,研究解决问题,推进工作落实。建立规划实施节点倒逼机制,对规划明确的重大政策措施、重大改革举措、重大项目,按照工作进度,细化责任分工,倒逼责任落实。




        关联文件:巴彦淖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